正在显示: 1 - 10 的11 搜索结果

姐在巴黎∣10 她把“国民女神”老干妈引入法国

听说上期“小姐姐在巴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创造了7000多的浏览量。有些学妹还因为看到了她的视频,点燃了来法留学的激情。(具体视频链接请戳:姐在巴黎 | 巴黎咨询界林志玲,竟然不喜欢帅哥?

今天的主人公叫张竹,长得像琼瑶剧女主角,生活中却是一个管理学博士。一个外表温柔和善、不露锋芒的女子,竟然在17年前将“国民女神”老干妈引进到法国。现在的她又在同时运营着两家公司。

跟她交往、聊天,如沐春风,而从她嘴里缓缓讲出的故事,总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智慧。

从引进“老干妈”,到出口法国红酒,她将中法两边的资源完美整合,既惠及大众,也充实自我。现在,她还成为了贵州文化和旅游的推广“大使”,反哺家乡。

她就是杜月笙说的头等人,本事越大,脾气越小。

其实,这么多人来法国,很多人都会想到把家乡的特产引到这边来:这样不仅自己有的吃,大家也能有的吃。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想想,然后就忘记了。而她却能想到并能做到。这种魄力和执行力,将她和其他人的人生拉开了差距。

姐在巴黎 第10期

她把“国民女神”老干妈引入法国

记者:作为一个博士,怎么开始从商的呢?

张竹:我是贵州人,特别喜欢吃辣的。还是留学生的时候,我每次来法国都会带一两罐家乡的老干妈,但没多久就吃完了。我就在想,这边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想吃这个辣椒呢?那我能不能把老干妈引进到法国来呢?于是我就联系了老干妈公司,在2002年的时候,把老干妈引进了法国,从此走上了从商的道路。

与“老干妈” 总经理助理李鑫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做葡萄酒呢?

张竹:走上从商之路后,我就在想,法国有什么是我可以介绍到中国去的。后来我选择了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产区很多,有波尔多、勃艮第、阿尔萨斯、罗纳河谷等等。我就需要到各个产区去寻找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我原本并没有多少葡萄酒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了解学习,现在就越来越懂葡萄酒了。

记者:你在了解和学习红酒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 ?

张竹:我觉得葡萄跟人生很多特性是相通的。刚种的葡萄,是不能酿酒的。一般来说,年轻的葡萄汁多,但质量不够好。二十到四十年的藤属于壮年,葡萄的汁液会比较多,质量也会比较好。五十年以上的我们叫“老藤”,这时候的汁就比较少了,特别浓缩,要用很多串才能提取一瓶葡萄酒。这和我们的人生其实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我们精力很充沛,但是缺少经验;中年呢,是最佳时机,有精力,又有质又有量。老了以后呢,我们有很多人生的体验和体会,但同时很多事情会力不从心。

与阿尔萨斯《达哥贝尔》亚洲区销售总监

记者:博士毕业本来是可以进大企业的。但是你选择了从商,心里有没有落差感?

张竹:心里多多少少是有点失落感的。我原来想着,我一个博士文凭,怎么着也能找一份五百强的白领工作吧,可现在怎么做起了这样的小生意?但是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比如说我现在就比较自由,很多时候我都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实现一些想法。

我看到网上有篇文章说:你永远是被羡慕的那个TA。文章里面列举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人互相羡慕的例子。比如说个体工作者羡慕大企业白领的安稳,那这些白领们也同时羡慕着个体工作者的自由;再比如说普通人羡慕明星的风光,但明星却也在羡慕着普通人没有聚光灯的平淡小日子。我们其实都是那个被别人羡慕的TA。所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其实都有好的一面,就像一枚钱币总有正面和背面,我们应该多想想积极向上的一面,这样的话我们会比较快乐一点。

与波尔多名庄巨头,黑教皇城堡庄主Mr Magrez

记者:从商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认知突破或者是心态上的改观?

张竹:从一个文人的心态上来说,一开始觉得,做生意某种程度上是去求人的,但后来意识有了转变。如果我给你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正好你也喜欢,那么这种顺水推舟的人情才会比较长远。归根结底,我是用我的品质去说话的。

比如说我们爱醇把采购部放在法国,是为了能更好地和各个酒庄进行沟通来选到最适合中国口味的葡萄酒,有质量才能保证长久的发展。再比如,我们的法国乐途旅行社提供的个性化旅游路线。如果游客从中得到了享受,得到了愉快,那么我们其实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摆正这种心态以后,我就没觉得做生意会低人一等了。 

与《Maison Bouey》总裁 Patrick 先生(右一),及销售总监 Maxime 先生(左一)

记者: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吗?

张竹:我学高尔夫到今年已经有七八年了。虽说每年打的次数不多,但我也背着球杆到世界各地去打,像美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还有中国很多城市。高尔夫相对来说不需要很强的爆发力,有些球友都70多了,还活跃在球场上。

打高尔夫的人都知道,开球时我们用木杆,短距离用铁杆,果岭上用推杆。作为业余的选手,我们有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长杆开球开得特别顺,但是铁杆就没那么有感觉;还有一些时候,会发现自己铁杆打得特别好,但是开球总是开不远或是开偏。这就像人生一样,一场下来十八个洞总有几个洞打得特别好,有一两个洞爆掉。所以顺利时不骄傲,失意时别灰心,也许下一个洞就打好了。要学会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

记者:听说你还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了很多事?

张竹:我觉得我们贵州有特别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卡斯特地形,有山,有瀑布有河流,有湖泊,同时也还有人文风情。相较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可能贵州对于法国来说还是一个未知地带,我就想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向法国宣传我们贵州,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贵州。我们的想法也得到了我们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乐途旅行社成为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法国的营销中心,很荣幸地肩负起了宣传贵州人文旅游的任务。

法国工商会贵州推荐活动现场

记者:巴黎的生活给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吗?

张竹:我认识到的大部分在巴黎留过学的人都有巴黎情节。提起巴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美好的记忆。我很偏爱巴黎的艺术氛围。巴黎有很多的博物馆,有世界各地的演出。我们爱看歌剧的、爱看话剧的,都有很多的机会去欣赏。我特别喜欢去看芭蕾舞:它没有语言和语境上的障碍,更多是靠音乐或者靠肢体语言去表达。同时,巴黎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好,有塞纳河穿过。有河的城市总是有很多的灵气。

我在巴黎生活了这么些年,最深的感受就是,我要更尊重自己的想法。以前在国内,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读书要考研、读博才算有出息。再比如说我们都会觉得某些行业,比如律师,是更“高等”的,是会更“受人尊敬”的行业,所以很多人就蜂拥而上。再或者说找对象,要找高富帅或者怎样的条件,才会让大家都羡慕。但是在巴黎生活这么多年以后,我慢慢地就觉得,大众的标准不一定非要是我的标准,有时候我们得学会听自己心里面的声音,多关注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姐在巴黎∣12 她跟”插画”打了一架,然后爱上了它

由于主创团队最近实在太忙,上期视频跟这期间隔时间有点久,谢谢各位读者的理解。(上期视频请点击:姐在巴黎 | 走!真人版“路飞”带你开启艺术家们的“大航海时代”

姐在巴黎12期  罗经

中国留学生的法式逆袭

本期小姐姐让大家久等了,她叫罗经,是双胞胎中的姐姐。中国所有的双胞胎,都叫 “大双”与“小双”。大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留学生,听老师的话,勤奋、努力;绘画功底扎实,但是不敢表达自己,没有自信。就连一开始把自己的作品Po到朋友圈里,她也要深思熟虑,鼓起好大的勇气。

来法6年,从法语几乎不敢开口,上课完全不懂,到如今在旧货市场跟法国摊主砍价熟练自如;从需要靠家里支持供给,到成为客户主动上门的独立插画师,她走过了哪些弯路,她如何克服,她如何完成了她自己曾经都不敢想的法式逆袭……这些答案都在这次的文字和视频之中了。

记者:怎么接触到插画的?

罗经:我在国内学的是平面设计,课程里完全没有插画课。我来法国继续读平面设计之后,才第一次接触插画课,特别懵逼。那时候商业插画还不是特别多,完全不知道插画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记得第一节插画课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让我们重新诠释“你心里的超级英雄”,我当时就照着大力水手,画了个一模一样的交了上去。后来老师把所有人的作业都钉在了黑板上,就有同学取笑我的作业,说,“罗经你可能没有理解作业的意思。” 因为当时学法语的时间不是很长,上专业课的语言水平还完全不够,一些专业词汇很难理解。之后老师又给我解释了一遍,我还是不懂。后来同学给我讲,我还是没懂,但是我就继续画,画了三四遍。后来老师都对我无语了,说:“罗经我不想看到你画的这些很相似的东西了,我不需要。这不是插画,我也不是你的法语老师,我完全没有义务教你法语,一遍一遍地给你解释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地铁一角

记者:有没有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罗经:有,也是插画课,有一次老师突然在课上就问全班,有没有人能教罗经法语,让她给你们钱,然后我突然一下没绷住就哭了,觉得脸上特别挂不住。因为本来我也是平面设计本科毕业的学生,心里会有一些小优越感,没想到来了法国就彻底地被碾碎。但是我的法国同学挺身而出,说,“我可以教罗经但是我不收她的钱。” 那一整年所有的插画课,我基本上都是画了至少三遍,同学也跟我说,“罗经你没必要老师讲一遍你就画一遍。”但是当时基于自身的压力吧,我就在不停地画。没想到学期结束时,这个老师给我打了我们班上的最高分。

记者:是怎么开窍的呢?

罗经:因为法国整体的文化艺术氛围很浓,生活中的素材也特别多。参考了很多插画师的画之后,我们就慢慢开始领悟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了,也发现插画其实特别简单,我以前把它想的太复杂了。插画一定要表达自己此时此刻内心想的东西,不用加太多线条、技法之类的。

我开始意识到我应该给自己做减法,把我在国内学的那些绘画要求、形态等等,都先全部忘掉,就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手下的这几笔画去表现此刻看到的东西、浮现的心情、想表达的想法。

慢慢我就觉得画插画是一件特别轻松又愉快的事了。它也让我开始学会观察生活里特别小的东西,什么都可以记录在本子上,就像日记一样。

记者:从中国到法国,你感受到艺术教育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罗经:有一次我路过我们前台,前台特别逗儿,她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的画都画得这么好?完全可以去当老师了啊!” 她跟我说你们每一届来的中国学生,画画技法都非常棒,但是创意性表达普遍特别少,模仿和写实的东西太多了。在国内学设计的学生可能都比较依赖于借鉴站库、素材网之类的,寻找设计灵感,但久而久之,这会磨灭我们自己内心的创作源泉。

记者:从学生变成独立职业插画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罗经:最开始的时候我不爱分享自己的插画,因为害怕被评论。后来慢慢地才开始在微博上放一些自己的画,突然就发现有很多人喜欢我画的东西,还有人来给我私信,问我能不能给他画头像。当时突然觉得特别开心,尽管不会收多少钱,但我觉得有人来肯定我的作品,这比钱重要太多了。后来我就发朋友圈帮人画头像,也收到了特别多的邀请。那年夏天就画了有将近一百多张头像。原本我平时画的人物内容是比较有限的,这样一来我画了特别多不同的、丰富的面孔,特别好玩儿。

后来我就开始画速写,记录我在巴黎的生活,像日记一样每天都会画。虽然一开始学插画是因为课程所需,但是逐渐地,它就变成了我记录生活的一种语言。之后,一个春天百货市场部的工作人员看到了我的作品,就联系了我,邀请我参与春天百货的春节活动。我还是挺幸运的,从一开始就能有这样的机遇和平台,随后有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公司找我做一些插画包装和活动,现在我已经能够靠商业插画为生了。可能是我对插画的这份执着和热爱,让上天眷顾了这份幸运给我吧。